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灣澎湖地方檢察署:回首頁

:::

本署攜手助人者,見證藥癮重生的力量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4-04-22
  • 資料點閱次數:89

  為協助藥物成癮者逐步脫離毒品控制、邁向身心康復,本署於今(22)日上午930分,邀請財團法人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陳鳴敏老師,假本署6樓會議室舉辦「減少傷害:藥物成癮者的復元歷程與生命見證」課程,藉由陳老師的親身經驗,傳遞希望與勇氣,並鼓勵受保護管束人及志工夥伴正視並理解藥癮復元路上的挑戰與可能。毒品成癮是一種慢性疾病,戒癮過程艱辛且充滿反覆,本次課程聚焦於「減少傷害」理念,強調透過實際可行的介入策略,協助藥癮者在不批判的環境下逐步降低毒品使用風險,並同時強化個人能力與社會連結,邁向穩定復元的道路。

  本署周士榆檢察長表示:「復元從來不只是生理上的戒斷,更是心靈的修補與社會角色的重建。我們期待藉由這類具生命力的課程,建立起支持藥癮者復元的溫柔力量,攜手打造更安全與有韌性的社會環境。」本署今年持續推動全人康復推進計畫,開設多元課程主題,涵蓋戒癮認知、成功復元分享、社會資源運用、心理健康與財務管理等,希望藉由實務導向與情感連結兼具的課程設計,協助藥癮者重建生活、自我賦能,避免再度陷入毒品循環。

  曾歷經長達近20年的成癮歲月,陳鳴敏老師從年少誤入毒品世界,到在監所中經歷省思與轉變,最終走向康復並投身助人工作,課程中,陳老師深刻分享了自身如何從破碎生命中重新站起來的歷程,包括早婚、家庭暴力、自我傷害與多次進出監所的生命階段,以及在監獄天主教慕道班中重新找回自我價值的心路歷程,陳老師表示,女性藥癮者在戒治與復元過程中,常面臨來自家庭、情感依附與社會污名的多重壓力,更需要細緻而具性別敏感度的支持介入。

  此外,陳老師也不吝分享自己過去假釋期間報到的小插曲,她笑說:「那時候每次報到,我都很怕觀護人會看穿我緊張的樣子,但其實他們總是淡淡一笑,問我最近有沒有好好生活。那份理解的態度,讓我慢慢不再怕報到,反而期待那是一種確認我正在努力生活的提醒。」課堂中不時傳來會心一笑,也讓參與者感受到復元歷程中的人味與溫度,課程結束後,與會者皆表示深受感動與啟發,本署未來也將持續結合專業機構與民間資源,推動以個別需求為導向的戒癮支持課程,幫助藥癮者與其家庭重拾希望,勇敢走向嶄新人生。

回頁首